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 > 凯恩斯观察 > 列表

我们该如何应对当下粮食的“危”与“机”

作者:凯恩斯   来源:《财富时代》2022年5月刊 2022-06-01 13:46:03

极端天气出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俄乌战争的爆发,让多个国家出台措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与此同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这些破坏正在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粮食危机,不是危言耸听,但也并不是真的就要挨饿了。本文浅议在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下,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粮食的“危”与“机”?

关于粮食危机问题,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担心的言论,甚至不少被夸大其词。诱因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国家占到全球小麦出口的29%左右,全球玉米出口的19%,以及全球葵花油出口的80%,同时,还向全球供应大量大麦等谷物,但目前这两个地区的贸易活动因战争基本停滞。乌克兰本来今年春季要种的地,至少1/3没人种。去年秋天种的麦子,熟了没人收,又要损失1/3的收成。这些因素,也是全球要面临的问题,不少国家担心全球粮食供应链以及全球粮食贸易体系遭到破坏。

这些因素确实会影响一些国家的粮食正常进出口,比如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虽然目前其国内小麦库存可以满足9个月的需求,但谁也无法确定这种局面会持续多久。俄罗斯和乌克兰通常是埃及主要的小麦供应来源,2021年分别占埃及小麦进口量的50%和30%左右。

为减少冲击,埃及不得不采取相应替代措施应对,着手拓宽小麦进口渠道,从罗马尼亚购买。埃及如此,其他高度依赖从俄乌进口粮食的国家也会出现一样的情况。

总的来说,没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俄乌战争等影响因素共促情况下,各个国家做着粮食贸易的生意,而如今各个国家的粮食贸易调剂各国间余缺的作用被破坏,导致了对粮食危机的担忧。

原本不缺粮食,一传一炒就缺了

不少人觉得国际粮食危机很可能会传导到国内,导致国内关于粮食危机的说法也不少,不乏“粮食要短缺了”“赶紧多买点”等言论,甚至还有人喊要去囤粮。粮食危机众说纷纭,原本国内不缺粮食,但一传一炒,大家就觉得真的要缺了。

关于个人行为性质的囤粮,这一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四月底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小麦批发价在1元至2元之间,比如河北石家庄某个县的价格是1.35元一斤,要是为了囤粮,花2000多元去买一吨小麦,磨成面粉之后至少有几百公斤,放到家里储存下来,但是过段时间你会发现,等到面粉长毛之后,小麦的价格也没长到哪去,而且吃掉的面粉加上浪费的面粉要比你随吃随买的面粉花费更多。

对于国内应对粮食危机这一点,也有相关人士做出分析。在4月19日上午举行的国家发改委4月例行发布会上,国家也回应了这一问题,结论就是目前我国粮食供应较为充足、价格平稳,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去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库存较为充足,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所以目前我们最起码不会到买不到粮食、吃不上饭的地步。

我们真实面对的粮食危机不属于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是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下不合理的粮食贸易制度等深层次原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后文再说。

粮食危机的症结不是量,而是价

多了解一些数据就会发现,如果将谷物简单地等同于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四大主粮,1961年时,世界人口有30.72亿,谷物产量9.04亿吨。几十年后的2019年,世界人口达到了77亿,而谷物产量已经达到27.22亿吨,相比1961年,人口翻了1.5倍,谷物产量足足翻了3倍。2021年全球粮食产量达到28亿吨,全球人均可支配粮食710斤,量应该是足够的。根据线性的供需逻辑,粮食增加了,受饥饿的人应该少了,但实际却是粮食危机越来越严重。

原因有很多,比如供应问题、价格问题,从全球贸易结构中,我们多多少少能感觉到,即使不发生粮食危机,由于经济原因发生的权利改变也会使得部分人发生饥荒,因为他们获得食物的权利下降了。

另外,即便有需求,市场供给也不会分配到有需求的地方,详细来说,比如某些因素下出现了粮食短缺问题,粮食卖给谁不取决于谁有需求,而是取决于谁更有能力支付。二十一世纪之后,印度政府慢慢减少了对大米市场的直接控制,结果是印度的市场变得开放的同时,其粮食的价格变得敏感和脆弱了,部分商人把粮食卖给出价更高的人,这导致原本供应国内市场的粮食,反而以更高的价格被卖到了国外,时间一长就导致国内的大米市场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我们发现社会越进步,国际粮食问题越复杂,这已经不单单是纯粹的线性供求问题了,部分国家把用来养育人们的粮食变成了交易品,变成了讨价还价的商品。粮食危机与全球化秩序分不开,通常情况下,若是某个国家的产业不符合全球分工的需要,那么就很有可能被金融资本抛弃。

工业产业最为明显,工业产业全球化按照贸易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议价权和资金链都被金融资本捏在手里,一旦金融资本发现这项产业不赚钱,那么金融资本就要重新选择了。农业虽然并不全是这样的逻辑,但也和金融资本挂钩了,粮食巨商、投机家参与过多。

所以,粮食危机的症结不是量,而是价。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在上升,可仍有很多人面临饥饿。

贸易壁垒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应对像印度这种局面,直接的做法就是干预性地减少大米出口,即便如此,大米也没有过多地留在国内,价格也没有下降多少,因为部分商人还是不愿意降低价格在国内出售。若是不出口,也会囤积粮食,导致粮食的价格处于高位。

太过于依赖粮食贸易导致本国丧失农业自给自足的话语权,一旦出现粮食危机这类迹象时,高企的粮价更容易触发粮食保护主义壁垒,没有丧失农业自给自足的国家会选择收紧出口政策,努力实现自给自足,以保障本国人们的温饱问题。如今,我们看见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红萝卜、糖和马铃薯;土耳其停止出口谷物、油籽、食用油和其他农产品;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塞尔维亚暂停出口小麦、面粉、玉米和葵花籽油;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和食用植物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宣布禁止食用油出口。这种农业贸易保护主义越发强烈。

但是历史表明,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种临时政策只会在短期内使国内粮价下降,全球粮食供应的减少只会在未来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最终作用到国内粮价。

国内市场如何应对?如何自给自足?

国内市场的粮食价格确实容易受到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实际上,对于粮食价格随着国际市场而上涨的忧虑,更多的是在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博弈中,如何增强国内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战略。我们从这次严重受到粮食价格大涨而影响的国家中能看出,很多国家都是在被动地跟随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和价格波动增加出口或减少出口,仅仅靠这种方式应对,永远都是被牵着鼻子走。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保障国内的粮食需求是基本,全球化是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产业、所有行业都需要配合开放,粮食这类产业还需要维持相对的独立。工业产业重要,制造业重要,如今粮食安全也和石油及货币一样重要,不被牵着鼻子走的前提是把粮食贸易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有能力和权力交替使用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增加进口和减少出口,来调节世界粮食市场,主导世界粮食市场的定价,这才是最重要的。

要防范国际粮食巨头资本的过渡参与,避免外资的有意扰乱和控制我国的粮食储存和流通体系。都知道我国大豆依靠进口,部分外资粮食巨头想要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掌握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由此,我国市场不得不面临低价豆油豆粕的冲击,使得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利润变得越来越小,国内各地食用油价格上涨。外资粮食巨头企业拥有大豆价格的定价权,冲击我国大豆企业的,正是这个定价权。

有鉴于此,所以我们要扶持好民营粮食贸易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参与国际粮食贸易,增强话语权应对跨国垄断集团。

文:凯恩斯,中国十大财经自媒体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财富时代》杂志专栏作家,博客总浏览量超过12亿,微信公众号【凯恩斯】粉丝近二十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