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 > 凯恩斯观察 > 列表

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在资本市场将迎来哪些机会

作者:凯恩斯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8月刊 2023-08-30 02:11:58

图/摄图网

这一阵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频出,民营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承担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再次发力的重任。

今年7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重要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了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营造一个更加开放、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其中的环境,这可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同时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在金融和保险行业中受到平等的对待。那么,民营中小微企业要获得高质量发展,最缺乏的到底是什么?大多数民营中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将迎来哪些机会?

免税降费,中小微企业以满足就业为第一任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是社会的毛细血管,一个小微企业就是一个家庭的饭碗。所以,对于小微企业,最重要的不是税收,而是就业问题。

当然,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也是从中小微企业发展起来的,苹果就是从一个车库起家的。自从我们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以来,我们整个国家都在鼓励企业发展科技,为什么科技这么重要?因为科技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高科技的产品利润高,而利润高,企业就挣钱多,企业挣钱多才有可能给员工开更多的工资。有些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要高于我们,因素之一是他们的科技要高很多,苹果手机几乎每年能保持二十多亿台的销量,在众多手机品牌中也是最贵的,苹果公司一年赚的钱要高于很多手机厂商,在苹果公司工作的员工要比很多国家的上班族赚得多。

所以发展科技也是给大家提供就业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投资

这几年我们的投资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一些生产性投资和民间投资被边缘化,非生产性投资和国有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高,而生产性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比例是越来越低,这样的结果显然是不行的。

也有一些人说很多民间投资对市场的信心,没以前那么足了,信心的增加需要我们经济持续改善做支撑,也需要我们在落实根本上的政策能否持续地推进,给予大家稳定的心理预期,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要是指望某一项政策,某一个举措,来给民间投资增加信心是很难的,大家也都在观望,只有看见长期的好处了,才会出手。

民间投资也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要是看不见方向,你会投资吗?我想很多人都不会,他们也想做一些有收益的投资。

前几年国家甚至是地方政府,也提到很多次要有效投资,相比普通的投资,有效投资这种要求就更高一些,如何才能扩大有效投资?比如有效投资需要在良好的市场经济中,在这里生长发芽,要求在这种市场经济里投资能够产生盈利,投资收益可以覆盖付出去的成本,能帮助公司或者厂商不断地技术创新,迭代创新,能够见到创新带来的利润。所以这种有效投资,不仅对利润看得比较重,还对技术创新看得比较重,对技术创造利润是长期的循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利润的问题,而是一个战略性的投资规划。像现在的基建投资,提到了很多年,也有很多推动,具有战略性,和市场投资具有互补性,政府就推行基建行业的有效投资。

法无禁止即可为,应大力鼓励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量上不来,现在属于比较复杂的情况,很多行业都有,也是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

现在是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压力很大。

现在民间制造业投资也不热,那么原因是什么?因为大家对于出口这个预期也不高,有些企业是靠着出口投资驱动的,出口越多越赚钱。这些企业可能也在等政策性的相关利好或者是相关补贴,如果没有,或许有些企业就想转行,或者直接躺平。

有些民营资本对于之后的一些政策环境,或者说在国资民资之间的一些战略定位,内心还存在着很多的顾虑,之前国家整顿平台经济,有些平台资本进入到一些新闻媒体等非经济领域带来的各种乱象。国家整顿了资本的无序发展,背后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支持,导致资本观望,或者说资本投资低迷,   笔者认为,还是要以市场准入清单为标准,事先规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投资哪些行业,不允许投资哪些行业,在同样的规则下,允许民营和国企的市场竞争存在。

钱和信用从哪来?

那么,民营中小微企业要得到高质量发展,最缺乏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资金。现在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都面临着较高的融资门槛,特别是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力量。

但是数据统计显示,仅有不足1/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获得银行贷款,并且只占银行贷款总额1%,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更低。这样的数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比非常大。

第二个,信用。之前民营中小企业最在乎的是没钱,现在最在乎的还有信用问题。因为民营企业发展之初业务不具体,业务也小,也没有什么资产,导致他们缺乏金融体系里很重要的信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能获得银行贷款。

因为从银行借的资金,必须如期归还,银行不愿意去承担巨大的坏账风险,而对于那些风险比较高的贷款,银行的做法多是利用加利率的方式,将风险补偿加出来,但过高利率,很多创立之初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可能还在集中精力运营,还在投入,赚不到足够偿还贷款的钱,承受不了过高的利率。

除了在银行这条路上拿不到钱,一些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意给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则更低。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美国这类中小企业筹钱的做法就比较灵活,当时苹果这类从车库里做起来的小公司,多是依靠资本来支持,中小企业慢慢发展,无论是技术或者其他的方面有了闪光点之后,资本依靠灵敏的嗅觉马上就能找到,那时候美国一些中小科技公司慢慢做起来的过程,就是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做起来的过程,他们两个是一起发展起来的。

如今,市场逐渐形成完善的融资体系,初期个人充当天使,紧接着后面有机构做A轮融资,B轮融资,甚至也有上市辅导轮,最后到交易所上市。覆盖了企业大部分的生命周期。 

这几年,国家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也在逐渐拓宽民营中小企业筹钱融资的渠道,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了,慢慢地降低以银行为主体的借贷类融资,转而发展很多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逐渐把资本市场做起来,那么自然股权融资赚到钱之后,也会慢慢增多,股权融资做起来之后,这给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会带来更多的好处。

如果你是一家做科技的中小企业,整个市场在技术与创新的稀缺下,你的技术足够先进足够创新,一定会有资本愿意参与,而且这种股权投资也不用企业有太多的资产用来抵押,像苹果最开始创业那样,最开始就在车库里,没有自己租赁的办公场地,可能全公司里只有几个人和几台电脑是最值钱的了,这种情况下去向银行贷款,大部分银行都不会同意,那么转向股权投资的,往往会有很大的成功率,有些股权投资看重企业未来的潜力,接下来几年都会跟踪观察,拿出来的也是长期资金。因为这背后是经营企业的人与股权投资者的利益绑定,由于利益绑定,任何一方的亏损或者失败都会造成双方的亏损与失败,股权投资方也希望企业能够成功,这是一个“1+1>2”的过程与结果。一旦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股权投资方也能相对地在出现经济波动等情况下保护企业。也是因为这种利益上的绑定,也让股权融资除了会带来钱之外,还可能带来其他的资源整合能力,我们会看到有些资本不单单会投资某个企业,甚至还会投资某个产业链。

但是如果企业从开始就找不到目标定位,自己都不清楚未来规划,你的项目不好,不代表社会方向,就自然被社会所抛弃。这期间市场会自发起到很好地分配资源的作用。

另外就是信用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缺乏金融体系里面很重要的信用,在债券市场里,一些民营企业的信用也总会出现问题,回顾2010年到2022年国内信用债市场发生违约(含展期)的情况,这里面民营企业累计发生931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约8,512.77亿元,占总体违约金额的比重约65.71%。

债券投资,这几年国家层面以及监管层面,已多次发布政策,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以公司债为例(不含可交债、可转债),2022年度,民营企业累计成功发行43只债券,发行规模总计约249.74亿元。详细划分后,除去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后,民营企业债券只有24只,发行规模总计147.30亿元。而公司债在2022年度,全口径发行达3,640只,发行规模约30,904.84亿元,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占比仍偏低。

现在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在想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信用。像企业可以利用调动自身众多资源,结合相关债券产品特性,给投资者推出更多的信用支持以及投资的方式,像可交债、可转债或者通过提供土地、房屋等有效资产进行抵押这类。

可交债与可转债在去年用得比较多,累计发行可交债和可转债184只,其中民营企业合计发行140只,这样的形式既有期权的信用债,具备股和债的双重属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而且和传统的公司债比较的话,民营企业在这种债券中的未来收益往往更有期待。

有些企业也可以用信用嫁接,或者是让企业聘请第三方增信,那么就能够利用市场化聘请专业担保公司,还能利用所在地政府政策支持,找一些在本地信用能力好的国企进行增信,比如已经有的一些CRMW、CLN和CDS等产品。再或者是利用第三方强信用主体发债,接着把募集资金再去借给企业,这类就比较复杂。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信用才能获得债券市场的更多信任,才能换来更多的投资资金。

作者:凯恩斯,中国十大财经自媒体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财富时代》杂志专栏作家,博客总浏览量超过12亿,微信公众号【凯恩斯】粉丝近二十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