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金融 > 列表

把握投资赛道的制胜秘诀

作者:陈红兵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4月刊 2023-04-20 20:03:49

图/摄图网

每年有四个相对确定的机会,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惊人相似,不同时间阶段会诞生不同行业的机会。

1.历年第一波是元旦后,农业是相对确定的机会;

2.两会后科技相对确定,资金充裕,全年主基调已定;

3.五六月份是市场消息的真空期,资金比较喜欢业绩确定的行业,大消费类医药、白酒有一轮行情;

4.九月份以后开始炒业绩预增的公司,会诞生批量的大牛股,需要遵循价值投资的逻辑。

市场似乎听到牛市声音,从2015年开始计算,现在已经进入第八年了,超过了之前任何一轮的牛熊周期,不过在此之前还是结构化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三个投资赛道的机会。

一、中药

中药企业大部分为老字号型传统中药或者是具有很强品牌力的OTC类企业,其有规模化的经营业务和相对完善的销售体系,但缺乏初创型企业的进取体制,缺少激励制度,企业发展和个人利益绑定不足,员工缺乏积极性。

国企改革或将是中药国企的最强驱动要素,通过股权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通过制定企业中长期规划,使企业发展与国家及省级中药发展战略相协同,加强资产整合进度,发挥优势主业资产效能。

AH股中,拥有国资背景的中药企业共21家(18家A股、3家H股),且存在明显的头部效应。

国资中药:华润系4家(华润三九、昆药集团、江中药业、东阿阿胶),国药系2家(中国中药、太极集团),地方国资15家。市值Top5国资中药企业是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华润三九、白云山。

具备竞争优势大品种是中药企业的发展底蕴,例如,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华润三九—999感冒灵、东阿阿胶—阿胶、江中药业—健胃消食片、片仔癀—片仔癀、云南白药—牙膏、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白云山—王老吉。

以康恩贝来分析中药国改,其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民企变国企。

2004年上市,2020年7月,浙江国资收购康恩贝20%的股权,成为浙江国资旗下唯一中药企业。2021年7月,康恩贝混改方案获批,公司决策制度换新、管理机制完善。2022年9月,发布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完善员工激励制度。

另外,收购后进行资产整合,置出低效资产,比如2021年陆续转让低效和无效资产(兰信小贷、贵州拜特等);整合优质资源,如2022年4月收购国资平台旗下浙江中医药大学饮片公司66%的股权,拓展中药饮片业务。

逐步培育形成康恩贝、前列康、珍视明、天保宁、金奥康、金笛、金康、金艾康、天施康、金康速力、希陶等多个知名品牌。2021年,2亿以上销售额的产品系列有10个,5亿—10亿区间为核心大单品肠炎宁系列,2—5亿区间产品有8个。

总结起来就是:增股权、换人员、明定位、立目标、新考核、给激励;剥离冗余低效资产以及并购集团内外协同性资产,围绕自身原有竞争优势,聚焦核心业务。

二、AI引领下TMT行业下一个十倍机会

2023年以来,AI引领TMT(计算机、通信、传媒)大放异彩,整体板块的涨幅超过30%。立足当下,如何理解本轮TMT行情,仅是阶段性主题还是大切换初期?

一方面,就基础而言,TMT行业经历长达两三年的调整,其估值水平和基金持仓均处在历史低位;另一方面,2023年数字经济迎来政策催化、产业浪潮、盈利反转的三重催化。

十年一轮回,本轮TMT或许不是阶段主题,而是大切换的初期。不过,股价上涨的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一波三折是难免的。短期没有介入或者浮盈不够的,不建议去高位接盘,耐心等待机会,或寻找价值洼地的个股。

2021年成长中的新能源板块明珠—上游锂矿股一年十倍,2023年还有可能一年十倍的股票大概率就在数字经济的明珠—chatGPT概念股。chatGPT是AI大模型里程碑式的胜利,带来了AI的“iPhone时刻”。

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 AI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

一般而言,人工智能的生命周期包含以下五个阶段:

1.问题定义阶段,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2.数据收集和处理阶段,为数据分析做准备,进行数据采集、清洗和标注;

3.模型开发阶段,基于预处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4.部署和应用阶段,将开发好的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进行部署集成;

5.监控和维护阶段,进行性能监测和调整,并定期更新维护。

因此,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是构成AI领域的基础设施。

数据是人工智能输入的源头和输出的结果,贯穿AI的整个生命周期,较高的数据质量和足够的规模体量一定程度上决定模型训练的效果。来源通常包括网络文本、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比如网络文本数据可以通过爬虫技术从互联网获取。

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实现特定功能的有序指令和步骤。在AIGC行业中,算法是模型的基础,用于实现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功能。

算力包括CPU、GPU、FPGA、ASIC等AI芯片。云计算技术和5G、6G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算力的分布和调度更加灵活,有助于满足各种场景下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综上,对应数据处理阶段的如海天瑞声、拓尔思,数据基础设施的三大运营商;算法+大模型如360、科大讯飞。承载算力的则偏向半导体、通信等硬件,或者说有实体的,也是市场炒作的主方向,如:

1.AI芯片寒武纪、GPU海光信息、景嘉微、CPU龙芯中科、芯片IP芯原股份;数据存储芯片江波龙、兆易、君正等,基本属于半导体范畴。

2.服务器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工业富联、CPO概念(光模块)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剑桥科技,基本属于通信设备(计算机)范畴。

多模态下游应用如智能视频终端的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萤石网络、PCB沪电股份、兴森科技、深南电路、生益科技,传媒娱乐如汤姆猫、中文在线、吉比特、上海电影,还有同花顺、金山办公等。

有些纯粹炒概念的,会在第一波调整中,从哪来回哪去,有些略显正宗或者预期强的,则可能是宽幅震荡,下有支撑。调整是检验标的成色的试金石!

三、中特估将延续到牛市结束

继2022年11月首提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后,对“中特估”如何修复,给多少估值算合理的讨论时常出现在市场。

央企、国企并非一直“折价”,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比如央企曾在2002年至2006年一度获得估值溢价,估值溢价幅度大致保持在2—3倍。

当时,国央企估值溢价离不开基本面支撑,彼时央企ROE相对跑赢全A,且业绩增速也明显“吊打”其他企业。后市之所以长期折价,主因盈利与成长性均明显偏弱,同时运营效率与市值管理诉求的相对弱势也是难以回避的内部因素。

当前央企的估值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中间折价”的特征,少数亏损/微利的央企以及少量高估值央企其实已具备一定的相对估值溢价,而多数估值中枢附近的央企仍普遍相对估值折价,折价幅度普遍处于3倍左右。

相较而言,地方国企的估值分布则普遍折价,除亏损国企外,估值折价幅度普遍在10倍左右。

行业上看,国央企相对低估幅度居前的行业交集主要涵盖钢铁、煤炭、建材、交运、建筑等,其中银行、煤炭呈现全员低估,石化、建材、非银、建筑、环保、钢铁、交运等低估比例也保持在80%左右。

按市值看,百亿市值规模及以上的国央企大盘股普遍呈现估值折价,且地方国企普遍折价更加显著。而百亿及以下的市值区间中,央企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地方国企则依旧相对折价。

展望后市,国企改革还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指引也将逐步清晰,国央企正在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中特估值体系的“双击”。

一则沿修炼内功出发,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叠加考核指标优化,基本面长期向好;二则沿资本市场客观规律出发,成长性定价相对充分,但盈利性尚待重估,央企与地方国企预计分别具备30%左右、50%左右的估值修复空间。

我们多看新闻,特别是重大政策方向的指引,只是短期看不到很明显机会,中长期看我们政策都会得到落地,在业绩爆发的时候,也就诞生了一批大牛股。

透过历史看未来,2016年公募基金持仓从TMT转向白酒、2020—2021年从白酒转向新能源,减仓前期重仓板块的时间大约持续3—4个季度,加仓新板块的持续时间则更长,如2016年后基金加仓白酒持续约4年、2020年后基金加仓新能源持续2年多。基金调仓的背后逻辑是白酒和新能源板块的业绩释放,上市公司赚钱才是王道,且估值配置力度处在较低水平,再看看我们科技还没有释放业绩,估计也快了。

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有望提振TMT行业基本面。从基金配置看,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对TMT行业整体的超配比例处在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基金持仓或逐渐从新能源转向TMT。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预期的好没有更好”,但同时“预期的差也没有更糟糕”。总的来说,现阶段就是淡化指数,结构至上。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这是当前阶段股票策略的大逻辑。

作者:陈红兵,安徽美通资产董事长、微博知名财经博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