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金融 > 列表

头部公司“吃肉”

作者:王玮   来源:财富时代杂志 2020 01月刊 2020-03-02 11:54:00
岁末年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政策窗口,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每年有三次会议专题研讨经济:4月底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7月底讨论半年形势并部署下半年工作,12月初定调来年经济工作。从2019年12月政治局会议召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2020年经济已经定调,有诸多可解读因素。而对股市来说,经济调整周期,很难有全面牛市,但很容易出现牛股,尤其是头部公司“吃肉”现象。

2020年GDP增速或“破六”常态化


在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由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因此本次会议也强调2020年的主要任务是需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从GDP角度来说,由于2018年中国名义GDP的增幅达到了2.1%,实际增速上可能达到0.3%,这样的话2020年可能只需达到5.8%的经济增速,即可实现经济增长翻一番的目标。那么,意味着对于2020年的GDP,官方的容忍度会更高,而不会强刺激,还是结构调整。实际上,2019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降至6.0%,低于市场预期,全年增速呈现阶梯式下降,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拉动有限,四季度经济相对平稳,而2020年全球经济和需求会进一步放缓。从货币政策角度,央行明确不搞大水漫灌。一方面是大小漫灌的作用非常小,无法刺激经济,必须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市场并不缺钱。民企纾困后依然经验缺乏,那么说明不是缺钱,而是很多企业没将钱拿去经营主业,同时想着套现离场,所以2019年这一年,大家看到了股东解禁和减持行为非常多,产业资本大幅减持,尤其是经历过 2019年一波大幅炒作之后,2020年初的解禁高峰,更要小心。

因此,从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上来看,A股指数整体性机会较弱,全面牛市出现概率较低,指数整体的震荡格局没有改变。

基建“补短板”存在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继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2019年12月会议再次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基建在2020年逆周期调节政策中的重要地位。2019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总体低于预期,基建累计投资增速自2月持续提升至4月后,于7月回落至年内最低水平——3.8%,8-9月有所提升后,10月又下滑至4.2%,11月有所企稳。目前一些政策已经在调整,如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下调部分基建领域资本金比例5个百分点,允许发行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预计2020年地方债发行规模也可能会适度扩大,用于支持基建投资。其中,铁路、公路等还是重点,而我们看到“中字头”的八大基建公司集体跌破净资产了,那么在2020年明显有较好的安全边际,值得注意。此外,地产股在2019年四季度,也出现了类似保利地产、万科等大地产股活跃的现象。如果大家仔细翻看地产股,在A股和港股历史上,都有一个现象,即在调控的后期,大型房地产公司往往并不如市场那样悲观,甚至会在调控中逐渐将行业中资源重组,获得更好的发展,形成强者恒强的走势。当时挖掘的新城控股等个股也是走出了自己的模式,2020年相关走势也值得期待。毕竟从大周期来说,持续的调控之后,稍有放松就会形成大地产的机会。


 

经济调结构周期易出牛股


经济高速增长时,所有行业、所有公司都是想着扩张,一旦经济增速下滑,这些资金会评估市场,重新选择,就容易出现一个“资产荒”的现象。大家可以看到如今十年期国债已经降到3.17%(考虑到通胀因素,实际是负利率的),资金依然趋之若鹜,为何?就是资金感觉投放在哪里都不踏实,那么,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资金都是谨慎的。所以,当经济增速重新恢复高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各路资金纷纷“抢资产”,就会带来市场的繁荣。因此,A股只有疯牛,没有长牛,就是这个原因。

在经济较低增速周期中,小企业困难重重,反而大企业很舒服,还避免了大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因为大企业只需要将中小企业利润转移过来即可,而且大企业还有机会去收购小企业,获得更好的资源整合的机会。例如在之前几次房地产调控时,每一次都是小企业倒下一批,大企业反而借机整合行业。消费方面,2019年1-10月份市场销售规模达到33.5万亿元,同比增长8.1%,就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销售规模,现在消费对GDP贡献已经达到60%了。其中,2019年的“双十一”,我们看到单天的零售额近8000亿元,创了新高。显然,人们的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消费方面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这就是为何在白酒、食品、家电、医药等消费板块资金扎堆介入,即便调整时,依然有资金逢低吸纳的原因。经济结构调整周期中,科技题材股也是最活跃的。大家看到2019年的华为概念、5G、数字货币、区块链,OLED、边缘计算,包括近期无线耳机等层出不穷的科技概念,因为经济弱周期中,传统行业无法有大空间,相反,科技能带来想象的大空间,当然,这里面是鱼龙混杂的,大多数只是“科技概念”,而非实质科技股,所以我们看到行业内分化明显。

​​大公司、高价股屡出牛股,头部公司吃肉”现象明显


股价超过90元的股票超过50只,而我们可以发现这里面的个股超过四成都在2019年创了历史新高,如贵州茅台、长春高新、卓胜微、圣邦股份、兆易创新、汇顶科技、迈瑞医疗、五粮液、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海天味业、宁德时代、通策医疗等。其实,只要股民将个股按照价格从高到低排列,就可以发现,高价股群体的集体新高不是巧合,是一种必然。

实际上,越是高价股,散户越少,越是机构投资者,越容易导致相关稳定性,那么风险收益比越合算,越容易导致中长期走势稳定,这才是贵州茅台,以及随后隐藏牛股群的意义。另外,从更大周期来看,2017年大公司、大市值股表现最好,2018年群体调整都有走弱,但2019年又是大市值股、高价股走强。这是因为经济弱周期中,资金涌向头部企业,而这种现象也不仅仅是在中国,美国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大股票受追捧,小股票无人问津”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在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大公司抗风险能力要比小公司强,而且还会逐步将中小企业的利润转移过来,甚至日子更好过,结构性分化是常态。行业中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象,因为整体经济结构调整,行业内部相互转移利润点,所以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2019年的白酒行业,是唯一一个指数翻倍的行业,但也有类似青稞酒、伊力特、老白干酒、金种子酒等走弱的品牌,根本没有补涨的机会。相反,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等,则是“强者恒强”的典型代表,因此这样的分化,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科技股就更加明显了,行业中基本上就是前三的个股吃肉,少部分个股跟风,大部分个股滞涨的行情。


 

放弃普涨思维,结构性分化是常态

股民如何应对这样的周期呢?其实,2020年有几个时间窗口是可以记住的。首先,2020年春季攻势窗口,应该是春节前一周到春节后,2-3月份还是主要窗口期,包括年报和各路资金做利润的时间,无论牛市与否,我们都要把握好。而比较复杂的是4-5月份,变数最大,包括全球股市方面,4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因素,以及总统大选的初选最后节点。其次,7月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转向以及资金面的收紧一般是利率拐点的精确信号。利率牛熊拐点会体现,大多数利率低点恰好落在1月、7月、10月,这和我们按季度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经济工作有关,央行的行为背后其实是顶层政策的意图体现。此外,美国总统两党候选人在7-8月份分别公布,所以这个节点是消息面变化比较大的节点,届时利好或黑天鹅因素可能都会较多。最后是10-11月份,这个周期应该是年末容易出现机会的节点,尤其是美总统大选11月初揭晓,在这之前包括黄金大宗商品期货、股市等都会暗潮涌动,2016年也是类似的情况,可以参考,这样的周期是可以把握的。有了这样的时间窗口意识,操作时就更有针对性。

在《解套第一课》书中,我给大家推出了一个股民财富版的“隆中对”,比如说我们选取每年盈利50%作为一个目标,而盈利周期分为3~4个阶段,年初根据“主体思维选股法”中的年报实战法完成一波操作,实现30%左右的盈利;而年中主要进行伏击和波段操作,选择一半的仓位去做指数品种(诸如ETF基金或者封基,获得稳定利润),而另一半仓位去做市场中走势最具有规律的行业操作(建议是医药和消费,前者是重要的防御品种,而后者则是具有稳定估值和资金炒作的板块),这样两者合计实现20%的目标并不困难;最后在年底从资源股、重组股、次新股中找寻一个板块的机会完成一波操作,实现20%的盈利也是可行的。这样哪怕其他时间不操作,或者说有一些失败,也能够达到年初的目标,通过复利效应,不断堆积财富。

当然这样的“隆中对”也只是一个理想模式,忽略了困难会随着资金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当资金量达到相当级别的时候,此时已经不可能像初期那样操作自如,需要对资金分配和仓位控制花费更大的精力,也就是获利的幅度会自然地降低。这实际上也告诉股民,想要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投资者,展望2020年,计划做得越详细,预想的困难越多,储备的策略越丰富,碰到问题时才能更加处变不惊,有效解决。

标签 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