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 > 金融投资-陈浩专栏 > 列表

大牛还是小牛,是大问题

作者:陈浩   来源:财富时代杂志 2019 05月刊 2019-07-19 14:14:00

 2005年6月初,998点之后,牛市爆发,一路到6124。传说,这是个政策牛,大约4000亿资金借给了机构,大机构成本在1300上下。牛市涨到2800点后首轮机构撤离,新庄入场,后者把指数弄到6124,随后用了3个月高位出货,出后均价大约5300点,之后是老戏码,割韭菜割到1664。
自那之后,超级大牛市,就成了A股梦。

2008年的1664到3478,投资者是不甘心的,即便没有6000点,5000也可以啊。2009年3478点之后,市场一年多的高位震荡,数次收复3000点,可以品味出市场在期望中坚持。但A股最终在2011年4月重归熊途,再次走牛,已经是2014年7月了。
有理由相信,2015年6月沪市5178点,无论机构散户,都在期盼6124之上的新高,以至于那轮股灾,机构没有出货,散户没有出货,不多的抛盘是杠杆止损。少数逃得性命的机构和个人,或者重视了当时的利空,或者想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牛市能有多高不说,但不一定每次都能创新高。
大牛市和小牛市的预判,关乎战略上的成败。

时过境迁,估计人们已经没有了6124情节,历史点位影响交易决策,是行为金融学的锚定现象。新的锚是5178点。这个点位已经过去近5年了,一直控制着包括券商在内的机构散户的思维方式。甚至6124大牛市中的过程,也被投资者在内心中复制。那次超级牛,给了机构出货机会,以至于,5178点之后,机构们预设的韭菜地是4500点到5000点之间。然而现实很凄凉,到目前为止,指数的反弹最高点仅仅是3587,而大机构为了收复4500点新增仓位,则是用万亿人民币来计数。
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2006年和2015年,是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2006年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强劲时期,做实业,到处可以赚到钱的。2007年又是通胀年,中国式的通胀不是钞票故意印得多,而是真真地赚了太多的外国钱。而股市998之后涨了280%之后,许多人看到了做股票的暴利,感叹于做实业的辛苦,把实业赚的钱投入了股市,这种资金,可以定义为实业反哺股市的资金。
那时候小工厂大铺子很容易出手,土豪入市没有障碍,这是2007年的盛况。

2015年就不同了。在5000点附近,我们查验过当时的股市资金面,存量现金约3万亿,场内融资2.2万亿,场外融资0.5万亿,这三项数据,都是官方数据。这意味着,2014-2015年,没有实业反哺股市的场外资金入市,做牛市的资金来源,都是借的,即杠杆牛。
可以认为,998点到6124点那个牛市两个牛市的串列,998点到2800点是政策性杠杆牛,2800点之上则是市场牛,是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反映。5178点只有政策牛,缺了个实业反哺。所以牛市只有一个波浪理论的标准型,上升5浪后结束。 2015年之后,股权质押雷,P2P雷,宏观去杠杆, M2增量收缩到8%上下,经济学家说,这是欧文费雪债务通缩加明斯基时刻。

在5000点,企业家也想卖工厂炒股票呢,但是除了融资通道,并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卖掉企业做股票已经不容易了。由于产能过剩已经开始,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找到买家不容易。
更早的迹象则是产能过剩和供给侧改革。属于同一个性质的问题。

现在可以认为5178点那个顶合理了,没有1万点。那么未来,有没有这个可能呢?当然可以有,前提是,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对经济见底的预期是不够的,大牛市需要反哺资金,只能出现在经济周期的景气末段。结论有了,未来的牛市,将一次比一次小。但是经济,却可能一次比一次好。终于有一次,到了企业家赚钱赚到手软,又担心积劳成疾的时候,那个时候来个牛市……就是传说中的一万点。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