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 > 列表

“老大难”的拖欠账款,需要自上而下拿出诚意

作者:玉名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10月刊 2023-10-30 20:30:26

图/摄图网

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拥有合同,有理有据,但毕竟从资源和话语权等诸多角度来看民营企业还是弱势一方,因此尽管有各种呼声,但最终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的确对于国企、央企、地方政府来说,有难度,经济弱周期有压力,但无论什么样的原因,都不应该成为欠账不还的理由。解决问题需要自上而下拿出诚意,而一旦解决,其实获益的不仅是中国经济,也有参与的各方。

“无解”难题?错综复杂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经常碰到的困难就是资金链问题,不仅是融资难、融资贵,最关键的是完成项目之后,收回账款也是难题。尤其是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导致民企资金周转困难,发展受到限制;有的企业因此出现资金链断裂,硬生生被拖垮;同时,也会衍生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国企拖欠账款,民企没钱,也只好拖欠工人工资,而工人得不到工资,生活难以为继,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实际上,对民企来说,很难和国企抗衡,所以即便明知道会有拖欠问题,还不得不继续合作,结果账款越堆越多,最终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不接项目,公司无法维系,但接项目就意味着各种新的投入,各种负债,好不容易熬到结算周期,结果又是新的拖欠……拖欠企业账款是一个老问题,比如1991年国家就有清理三角债问题的指导方针,所以,这个问题已经是共识,难的是解决,甚至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

为什么说无解?一方面是解决起来难度大,关联利益群体多;另一方面是经济周期因素,如果是经济强势周期,可能还好解决,毕竟手头都宽裕,但经济弱周期,手头都紧张,就难了。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周期为63.6天,位于历史95%分位位置。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长达64.1天,为历史98%分位位置。这意味着民企的回收账款的困难已经接近历史最高值。

此时,肯定会有一种疑问,为何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目前,我国治理拖欠款项、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内容分散于《中小企业促进法》《反垄断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但由于大型企业的拖欠行为常常表现在不合理的商业合同中,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当事人仍可通过付款条件、付款方式的细致约定来实现延迟付款的目的,但却并没有违反《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等法律规定。比如说部分大型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利用优势地位在付款条件、支付方式等方面施压,通过超长账期、大量使用票据、苛刻验收条件等方式以达到延迟付款的目的,而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这些“条件”。

即便最终走法律渠道,通过诉讼向大型企业追偿欠款的难度也很大,且考虑到诉讼时长、费用等显性成本,以及影响中小企业声誉、失去继续合作机会、与地方政府关系交恶等隐性成本也很高,中小企业无法选择诉讼维权。因此,如果单纯从法律角度,如今来看,很难真正解决,要么出台更多法律细则;要么就是需要自上而下的解决方式,从国家角度,建立职能部门联手的清偿机制,督促国企、央企、地方政府去主动解决问题。

拖欠账款成为隐性债务,取信于民,还是失信于民?

2023年各省份披露的审计报告就有显示,河南审计报告称,部分地方政府(含所属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新增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95.63亿元,其中驻马店等86个市县政府拖欠80.02亿元,14家国有企业拖欠14.94亿元。江苏审计报告称,12 个市 562 个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未按合同约定付款,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16.2 亿元。河北审计报告称,个别县所属单位拖欠工程款2.37亿元。山西审计报告称,太原师范学院等15所学校拖欠无分歧工程款4.15亿元。广东审计报告称,14个市的163家单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3.06亿元;9个市的25家单位未退还违规收取或期限届满的保证金约6571万元;3个市未按要求向企业暂退服务质量保证金约565万元。甘肃审计报告称,2个市县21个已完工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形成政府隐性债务2.36亿元。

为何如此?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有限,进而导致了谨慎拿地,对应到地方政府就是土地出让收入继续负增长。当地方政府的收支矛盾加大和现金流相对紧张时,采取延期付款就成为“常规”操作。在2023年前8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1796亿元,同比增长10%,不过这主要是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前8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974亿元,同比下降15%,这主要是地方卖地收入大降(-20%)。因此,一些地方政府钱紧了之后,不仅拖延之前的账款,甚至开始透支后面的应付账款。

实际上,地方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已经构成了地方隐性债务。从治理上来说,地方政府拖欠企业的工程款等,应当按照隐性债务治理方式来,严格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化解存量债务,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唯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同时,还得开源节流,并且刺激民企去活跃地方经济。因此,欠债还钱是破解这个问题的开端,也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民企发展之后,受益的还是地方政府,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和发展红利。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活跃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因此,表面上看,欠的是钱,是经济问题,真正的因素是取信于民还是失信于民的根本问题。

激发活力,需要先有诚意

如今我们看到经济弱周期,刺激经济的很多措施效果有限,为何?很关键的因素也在于“诚意”。在疫情之前,拖欠账款就已经给民营企业造成较大困难,再加上三年疫情,民营企业在流动性方面遭遇了更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刺激经济?先要解决的就是清理拖欠,否则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因此首先要解决信心问题,能否给民企一颗定心丸,这是关键。

央企、国企掌握着诸多社会资源,拥有很强的话语权,但民企不仅处于弱势,而且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某个项目和生意,结果不仅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因为拖欠账款而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情况,会极大地伤害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并且很容易导致对投资的群体性失望,毕竟民间资本之间也都是有交流的,一旦知道某个地方对资本不友好之后,自然是敬而远之的。所以,要求央企、国企要带头偿还,不仅仅是维护社会公平,也是给予民企以信心,毕竟民企是一个国家最活跃的群体,它们恢复活跃,国家的经济也就有了活力,最终是一个多方受益的局面,蛋糕做大了,都可以来分享。

说到“诚意”,是源于关于清偿,还有很多的门道。很多时候,拖欠债务清偿还会遇到“套路”,并不是直接还钱,经常会有各种附加条件,比如说再承接一个新的工程,再给上一个工程的款项;还有相互推诿,前任领导调离了,需要时间梳理关系;还有时候是罗圈帐,让民企自己去找其他公司要债来获得所谓的“清偿”……总之民企始终处于弱势低位,很多时候委曲求全,就为了获得拖欠账款,结果始终看不到希望。

对于国企拖欠民企账款,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法治来解决,比如恶意拖欠应该受到法律制裁,能否形成一些典型案例,然后让以后的判罚有章可循;毕竟长远看解决拖欠账款的老问题还是需要依赖明文规定,让大家都遵守契约精神,这样也可以极大地节约国家执法成本。同时,建议将拖欠账款与企业领导人升迁挂钩,这样才会有充分的动力去解决问题,也能进行相关追责。实际上,这是一种表态,表面看似乎会让国企、央企、地方政府支付较大的现金,而实际上这会以良好的政府信用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所谓长效机制,其实不仅仅是每一次都由国家高层来出面主抓和治理,形成完整的法律层面,还应该包括经济层面,让相关群体都能够获得相关利益,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架构,成为利益共同体,才有可能一起将经济搞好,如果国企、央企、地方政府都总是想着去瓜分民企蛋糕,这样的存量思维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一定是要靠大家将蛋糕做大的增量思维,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作者:玉名,投资达人,微博知名财经博主,财经撰稿人,著有《日历买股法》《解套第一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