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 > 列表

夜经济,让老城市折叠出新经济

作者:王镭   来源:财富时代杂志 2019 10月刊 2019-11-18 10:56:00
一段时间以来,大城市的夜晚越来越热闹。北京市在前门、三里屯等地打造“夜京城”地标;济南推动开发护城河、大明湖夜间游船项目;上海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

与此配套的是各地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夜晚消费的政策,如夜间地铁、公交的假日延时运行常态化。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从今年7月19日开始,每逢周五、周六运营时间延长到凌晨1时30分,并且在延长运营时段发车间隔均为10分钟。

发展夜经济为什么在此刻得到各地的普遍重视和加码呢?

夜经济,是指傍晚6点到次日早晨6点的经济文化活动;主要业态与城市文化气息紧密相关,涵盖购物消费、餐饮娱乐、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健身保健等;形式更为灵活,参与主体更加广泛,涉及到城市居民和旅游观光客。

事实上即便不出门,宅在家里,夜经济也长期存在。阿里巴巴的夜经济报告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21点之后,二线城市外卖餐饮消费增长最快,市郊外卖消费增速超过中心城区。

电影、文艺演出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等文化基础设施发达的城市最为活跃,而传统的夜间观演活动主要集中于19点到21点。如今,各地希望让大家在夜晚更愿意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并且不断丰富夜经济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看看电影和演出。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产出效率在降低,同时外贸的占比在减弱。而消费已连续5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在2018年已经突破76%。

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城市65%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从今年的态势来看,“消费”这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一点也没有减速的意思。

另外,不仅三驾马车的结构在变,三大产业结构也在变。中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在2015年超过50%,2018年达到52.2%,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2019年一季度,中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7.3%。而相比第一、二产业,服务业的“全天候”属性更加明显,这也是夜经济得以形成和推动的重要原因,新的业态将成为新动能。

其实,“夜经济”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有诸多溢出效应,这也是诸多城市争相发展夜经济的动因。

首先,夜间的消费主力军基本上是年轻人。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与过去相比有很大转变,“超前消费”和“信用卡消费”已是常态。银联商务的数据显示,“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当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刺激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夜经济”发展的进程。

其次,由于消费主体是年轻人,夜经济的兴起也能推动年轻人创业潮的兴起。


夜经济兴起本身与年轻人作息时间整体推后不无关系。调查显示,上海双职工家庭19点后才能吃上晚餐者占42%左右,这意味着餐饮、休闲、娱乐行业的营销高峰时段都要推迟,从而导致了城市消费格局的变迁。

与之对应的是年轻人更了解年轻消费群体的夜间消费需求,从而催生年轻人以夜间消费、服务为核心的创业项目。比如,“深夜食堂”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推杯换盏、共话趣事的交流场所。

另外,夜间消费可能不像白天那种目的性很强的消费,也不仅是单一的餐饮消费,而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休闲,其次才是购物。所以“夜经济”要特别注重体验性消费需求的满足,而且要侧重多种元素的融合。比如:晚上不仅能购物,还能实现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综合的体验性消费——而这样的创业项目一般都需要依靠年轻人领衔。
 
再次,夜经济的兴起还是城市吸引年轻人就业、落户的关键,是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吸引年轻人工作、落户的原因除了政策外,还需要靠持续丰富的多彩生活。既然年轻人喜欢夜经济,那么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城市夜经济,培育更适合年轻人居住的休闲环境,也能成为一种“软实力”,不仅能留住年轻人的心,更能促进其消费。

夜经济的发展也在考验城市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全国夜间经济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一直是夜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而需要重点发展夜经济的其实是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这些地方的夜间经济不发达,或者说还停留在餐饮、夜市,或者只是百货商场延迟打烊的传统状态,而真正繁荣可持续的夜经济不仅是白天经济的扩展和简单延伸。

发展夜经济,更需要因城施策,东部城市夜经济已比较成熟,可以侧重打造文化休闲和夜游的概念;而北部和中西部城市夜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原来的传统餐饮、夜市完全可以进一步升级,带动当地消费层级的进一步提升。

政府方面在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夜经济的线上线下模式,除了消费者到线下的本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服务和消费,这一模式更适合大部分不方便或者不愿意晚上出来消费的人。比如:东北晚上太冷,出来消费不现实,那么就组织线上的夜间主题活动,并逐渐形成体系和规模,这也是另一种人气的聚集。

从城市服务的角度说,传统夜市普遍存在治安、噪音、垃圾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夜经济消费意愿。而商业地产当前也急需走出“同质化”和“没人气”的困境,所以,除了把露天夜市改为到商业综合体里消费,商业综合体周边写字楼里的闲置停车场也能被利用起来停车。娱乐、餐饮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化活动集中在一起,管理更方便,安全也更有保障。

美国布朗大学的教授戴维·威尔曾做了一个调查,在晚上从卫星上看地球表面的照明分布,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一个地区夜晚灯光亮度与城市经济繁荣(GDP)成正比”。因此,中国“夜经济”作为现代城市经济的新型驱动力,还有巨大潜力亟待挖掘,管理者需要进行合理引导,要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寻求合力点,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