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 > 列表

从集采到反腐,让医药回归本质

作者:玉名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9月刊 2023-10-07 21:40:21

图/摄图网

近期医药行业的消息特别多,国内方面,我们看到各种医药反腐的新闻陆续披露出来,真的是触目惊心,这些腐败的案例,他们吞噬的是老百姓治病救命的钱,所以有了对医院销售端各种的口诛笔伐,很多黑幕也被揭起来了。我们也看到美股方面,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减肥药)的热卖,推动相关医药巨头们创新高,市值都是数万亿元,人们也在感受医药科研的便利。所以,无论是集采,还是如今的反腐都是让医药行业回归本质,正本清源很有必要。

医药反腐案例令人不寒而栗,反思体系

随着多部门联合的医药反腐进行,越来越多的案件披露出来,中纪委曝光一台直线加速器回扣1600万,而机器本身的价格仅1500万元,最终3250万元采购,这是多大的暴利,而这用的本来是应该让老百姓看病、吃药的救命钱。想象一下,为什么这几年,国产医疗器械替代那么难,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行,而是因为这里面“钱规则”太多;还有,一些药品或疫苗,明显效力不那么优秀,为何始终被推荐?为什么老百姓看病贵?大家都会有感受了。因此,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老百姓都是非常欢迎反腐的。

还有医药代表出来曝光行业内幕的。哪怕药品再好,如果过不了医院这关,就别想卖出去。所谓“正常的流程”:一款新药想要进院先得找到对应的科室主任,打点好了科室主任,科室主任会给一张“临采”(临时采购)条子到药剂科,那么医药代表需要再找到药剂科,疏通药剂科的关系,“这时就得加大给两边的好处,让他们同意药品进院”,这就是所谓的“进院费”。——这样的结果,对科研要求有两方面伤害:第一,打击了科研的积极性,劣币驱逐良币;第二, 增加了销售费用。

因此,医药反腐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短期来看,医药反腐可能会导致一些涉及违规行为的药企受到处罚或调查,影响其经营稳定性和市场信心,从而导致股价下跌。但长期来看,医药反腐有利于净化医药市场环境,降低药企的销售费用,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形成。

还有媒体披露了医药行业都遵循“54321的返利模式”,一款产品进医院,“5”是职务较高负责人的份,“4”是业务院长份,“3”是药剂科或者设备科份,“2”是科室主任,“1 ”是部分科室医生。如果产品利润是200万元,那么职务最高的负责人,可以拿到200×0.05,也就是10万元。

所以,我们需要反思,一方面,我们尊重基层的医务人员,的确是非常辛苦,是我们健康的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说医院体系和销售端的诸多弊端,不仅阻碍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也让老百姓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医疗成本。而且如果是个案,那是人员的素质因素,但如果是群体性的,则是需要考虑医院销售体系设置存在了巨大的问题,只有从体系改变,医药反腐才能彻底进行。

医药反腐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与发展方向

本轮医药反腐风暴之所以热度很高,还有一个原因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最早应该说爆发于2023年7月初,当时卫宁健康连续大跌,引发了市场对医药板块的高度关注。7月底、8月初以来,医药反腐突然传递到整个板块,尤其是7月31日,恒瑞医药大跌超9%,更是引发了连锁反应;随后,赛伦生物大跌,公司爆出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被留置并立案调查。然后,整个医药板块可谓“风声鹤唳”。

其中,类似迈瑞医疗、丽珠集团等长期股价稳定,几乎不受市场涨跌影响的,这一次也都跳水了,足见影响之大。还有就是一些跟反腐没啥关系的,最典型的如医美,这个有啥影响呢?但爱美客和华熙生物等,也都跳水。还有类似眼科、牙科等,这些也和反腐没啥关系,因为这些都有自己的门店,说白了自己就是“医院”,独立运营的因素了。

其实,医药反腐对CXO的影响,理论上讲是利好,毕竟可以促进企业去做创新药。而且大量CXO,也是通过海外市场,这个不受反腐影响。但无论如何这些品种在8月中上旬群体性跳水了。这里面还有一个事件要说,那就是8月8日晚美股的礼来、诺和诺德等因为业绩大增而大涨,创历史新高,美医药群体大涨;而我们这边还在说医药行业是否还需要的情况,差别巨大。

医药反腐的政策性冲击属于利益重构,打破药代模式,需求是没有受到影响的,该吃的药又不会少一颗。所以,这么重大的利益格局改变,是纯粹的利空?不会的,有受损的,就应该有受益的公司,只不过,恐慌的时候,人们看不到而已。那些受影响的公司,靠着渠道和回扣卖药的公司,估值肯定会重构的,以前的估值包括了这些稳定的回扣销售渠道。现在这些销售渠道断了,杀估值是必然的。具体来看,医药反腐对行业有影响是必然的,但如果说对所有都有影响,这个是不对的。我们再细梳理一下,医药那么多细分行业,看看跟反腐关系大不大?

首先,一大类是和医院与销售体系无关的,所以不存在医药反腐的事儿。最典型的就是To C模式,说白了,直接针对个人的。比如说药房,这个直接是零售的;还有医美的,都是直接对个人的;还有我们提到的专科医院(眼科,牙科,体检,生殖等),所有都是针对个人。

其次,自费项目与耗材。比如说血制品、生长激素、疫苗等,基本上也都是针对个人的,这方面受到的影响也不大,很好进行区分。相反,如果说后期结算时更加透明,反而会降低公司的销售费用。这方面的公司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对应地,医药反腐最针对的领域就是医疗器械了,包括大家看到新闻和案例也报道了,由于是地方财政进行采购,医药腐败的关键是进口设备,这个水分太大了,甚至回扣比设备都贵。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国家之前推行的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这是好事儿,也是大幅降低成本的关键,一旦采购费用低了,很多腐败因素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短空长多,是这个领域的体现。

药物方面,无论仿制药,还是创新药,都会有影响,毕竟通过医院体系进行销售。其实,集采时已经挤压了大部分仿制药的空间,水分已经不大了(这里面其实大部分就是来自腐败的空间);创新药方面,就是看药的质量本身了,是好药,救命药,打掉中间环节,药价下降,还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同时销售费用降低,也利于医药公司;但如果药的质量不行,单纯靠新政因素的,后面自然就要被市场淘汰。

还有,创新药服务领域CXO,之前Me-too到Me-better的时候,已经让行业跌了2年,70%+的下跌,所有的空间已经挤压了。而实际上,这些企业针对的是创新药公司,不针对医院销售端,不受到医药反腐影响的;同时,六成以上客户是海外客户,也没有影响。包括这一次全球减肥药的热卖,也给了CXO公司机会,都纷纷进入这一赛道;相反,如果美联储未来结束加息,创新药科研投融会加大,带来的是行业契机。

国际医药改革大家经验:

医药行业经历了2009年医改,2015年的药政改革,2018年的医保局改革,集采因素等,目的都是实现老百姓“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同时,医保基金也可以纳入更多的创新药,这样就有了良性循环。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日本药价是每两年降低一次,一次6%,这是事实,现在是每年都要降低。这意味着,十年二十年下来价格才会降低50%,而专利期早已经过了,药企早已经回本赚了大钱,仿制药的生产动力早都没有了,压榨的其实是上游的原料药。日本的原料药一般从中国和印度采购,说白了是谁在为日本医保减轻负担,为日本患者减轻压力,为日本老龄化服务,本质上是成本压力转移给了原料药企业,而不是日本患者。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022年中国GDP总量是18万亿美元,美国是25.47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70.6%,而美国GDP中有占比19.6%的医疗和药物费用支出,大概5万亿美元。按美国3.4亿人算,人均在医疗和药物费用支出约为25.47*0.196/3.4=1.47万美元,大概人均10万人民币,这个数字大概是我们人均的十几二十倍。所以,我们对于医药的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医师节的时候,《人民日报》发文,我们要尊重医生。——这是必然。你可以离开很多,唯独离不开医生。如此大范围的医药反腐,是欢迎的,但绝不是不要医生,不需要医药了。

恰恰相反,我们太需要医药和医生了,任何国家都离不开。值得反思的是,腐败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还是现行的医院销售体系,这才是关键。否则那么多院长,都是素质不高的,还是说权力寻租背后的机制问题?古语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所以,敬重医生,大力发展医药行业还是必然的。

这方面,美股走势方面,有一点是令人极其佩服,那就是对于好的公司、好的业绩、好的商业模式,就必然给个好价格!礼来,诺华,诺和诺德等医药股对此就是最好的体现。或许我们总感觉他们泡沫,但这个时候,他们就拿出了新的科研产品,助推业绩提升,然后又是回购,这样就能实现长牛。而这种氛围,也让企业更大投入到科研中,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所有的一切改革,都是为了让医药回归本来面目。

作者:玉名,投资达人,微博知名财经博主,财经撰稿人,著有《日历买股法》《解套第一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