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 > 列表

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核心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

作者:陈小军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8月刊 2023-08-30 02:15:40

图/摄图网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部分民营经济从业人士仿佛久旱逢甘霖,纷纷对意见的出台表达了由衷的喜悦,市场呈现一派喜乐祥和之景。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国现在的经济政策环境都好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反而现在的发展信心不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原因就是现在多数人比之前赚钱更难了。

党和政府只能从政府管理和政策扶持的角度想方设法让民营经济恢复信心,齐心协力发展国家经济。而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核心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

影响我国现在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信心的核心原因是在我国赚钱的难度提高,普遍性的财富快速增长的机会减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多数行业从供给不足变成了产能过剩,行业内的企业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不少行业和企业的利润率和利润额持续下降。在此竞争环境下,如果企业不以行业本质为基础经营,就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我国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互为主体、高度重叠。中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毛细血管,不仅关系到最广泛的就业和科技创新水平,也关系到共同富裕,还是国家经济活力的源泉所在,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核心在于扶持中小微企业。

从全球来看,德国、韩国和日本,在近代对待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不同,导致这三个国家近40年来呈现不同的经济活力。德国一直重视中小微企业,拥有世界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一直保持竞争活力。韩国在朴正熙时代重点扶持大企业,后来意识到大财阀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问题,开始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让韩国成为近30年来唯一成功升级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而且是二战后唯一人口超过5000万晋升成发达国家的经济体。

与德国和韩国对应的是日本,日本一直重视大企业财团,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相对不足,整个社会和经济逐渐失去活力,年轻人不敢创业,不仅出现“平成废柴”“抛弃世代”,而且日本还缺乏企业家,不仅导致日本的投资资金主要投资日本以外的地区和企业,而且过去30年日本平均工资仅增长4.4%,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平均工资增长47.7%,英国平均工资增长44.2%。过去三十年,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的三十年”。至今日本的经济依旧缺乏活力,就在于日本的大财团掌控了从“摇篮”到“坟墓”,从“茶叶蛋”到“导弹”,渗透到了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

在党和政府的持续关注和重视下,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就业、税收等诸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四五六七八九”,即用了不到40%的社会资源,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增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竞争格局变化,叠加国际局势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营成本上升、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民营经济活力逐渐降低,民营企业家投资意愿逐年下降,甚至早在2018年我国资本积累率就曾转为负数,经济发展信心逐年下降。

2020年初开始的三年疫情,不少行业都受到影响,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受到的政策性支持最少。不少企业预期疫情结束后经济形势转好,但是2023年1-4月份,中小微企业亏损面较2022年同期大幅上升,根据各省工信厅的数据,江苏亏损面达35.9%,浙江亏损面达40%。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经济体,维持产业体系的金字塔形企业规模结构,是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保护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平等的经营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大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在部分行业设定必要的最高市场占有率,限制大企业进入的行业数量,禁止融资企业参与金融投资,从而引导大企业将资源和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挺进科技“无人区”,开展原创性、突破性和前沿性研究,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上的领先水平,也为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留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促进行业内技术创新的良性竞争。

在历史上我国资本缺乏,形成更重视大企业的惯性,对最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够,叠加我国反垄断和反资本无序扩张较晚。在过去我国大企业更愿意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科技投入上有限;我国70%以上的科技创新来自中小微企业;导致我国大企业更愿意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通过价格战和并购,扩大市场份额,而不是通过技术领先来扩大市场份额,不仅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进而影响中小微企业在科技上的持续投入。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重大知识产权的侵权主要是大企业侵权中小微企业。我国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滞后,加强了大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意愿,降低了投入研发和科技创新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我国对先进技术的追赶,也影响了市场主体数最多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

有学者研究近30年全球近5万家上市公司,发现大企业不仅税负率连续降低,单位产值的雇佣人数减少,而且单位产值科技创新数不及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大企业更多是做集成,创新主要靠中小微企业。因此通过鼓励科技攻关和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大企业自身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价格战和降低市场垄断行为,给中小微企业一定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促进各规模层级的企业良性发展和有序竞争,才能有效激发我国经济的活力。

作者:陈小军,博士,私募基金管理人、行业本质理论创立人、《投资新思路》丛书作者,国家专精特新评审专家、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研究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