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营销的通路之四川城市发展(中篇)

作者:梁湘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6月刊 2023-07-16 23:50:25

 

纵观中国城市发展史,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三大沿海城市群在短短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产业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单点的城市基于地域、历史因素聚合成多元的城市群,“连点”—“成线”—“成群”, 中国每一个城市群都各自担负着经济发展大局中的重任,而这些沿海城市群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着近代中国经济稳步上升前进。

而四川各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承担着西部内陆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担子;战乱之时,也不失为北方政治经济南移的选择与战略大后方的指导地位。然而,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各大城市的位置很重要,却不是挑大梁的。过去,由于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势地形复杂,四川交通不便,人口闭塞,经济发展落后于沿海城市。十多年前,提起四川,还会有不少人留有“落后山区”的刻板印象。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进展,随着沿海地区产业人才向内部部分转移,四川才开始逐渐打破了缠绕数千年的地缘发展不利因子,并且正在塑造着内陆经济开放的新顶峰。

四川城市发展的宏观架构

中国区域城市发展的三大顶层宏观设计主要是:西部大开发,东部振兴,中部崛起。

这种所谓的顶层宏观设计,就是国家出于战略意义考量,通过政策等手段,来避免市场化运作方式之下区域城市的不平衡发展,从而主动进行宏观调控。整个西部地区的国土面积大概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四川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加持之下,正在积极进行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的布局,引领西部内部城市经济后来居上。尤其是进入第三个十年规划之后,国际形势复杂,西部城市发展承担着战略生产空间保障的重要职责。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对四川从腹地变为前沿,形成全新的开放格局,孕育着巨大机会。”。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宏观战略设计城市通路,成为区域发展的选择。

四川城市发展的产业驱动

四川,自古以来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形态。成都平原,更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成都,也一直拥有着“天府之国”响当当的称号。最近的“退耕还林”,正是体现着四川这座农业大省的政治担当,助力着新时代环境下四川农业文化强省建设。

而关于四川城市工业化发展的道路,还得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说起。边境频繁告急,美苏夹击之下,工业布局集中于沿海大城市的中国,面临着产业向中西部城市转移的重要抉择时刻。四川在承担西部战略大后方职责之时,曾经的地缘劣势转变为了地缘优势。复杂的地势地貌、不便的水陆交通不仅可以阻挡敌人来袭,使我国有时间“在大山里造武器”以做好军事防备。同时,四川盆地还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于是,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四川为主导的工业部门,成都、绵阳、德阳、广元、乐山等城市组成了主要研究电子、重型机械、发电设备等的川西工业区;自贡、内江、宜宾、泸州等城市组成了以煤炭、机械、天然气、化工为主的川南工业区;攀枝花、渡口、西昌等城市组成了以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为主的攀西工业区。这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至今影响着四川工业产业布局。产业能留住人,产业能制造经济效能,城市才能谋求长远发展。

四川城市发展的人才吸引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22年末,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统计共约141175万人,比2021年末减少了85万人,这也是六十余年来我国首次出现的人口总量下降问题。虽然,出生率低,人口下降可以说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迟早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东亚国家的“社会通病”。但人口就意味着生产力,国家如此,城市发展也是如此。

在全国人口总量下降的2022年,四川却成为一个例外。2022年末,四川全省常住人口8374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了整整2万人。从人口自然增长来看,全年出生人口53.5万人,比上年减少3.8万人;死亡人口75.7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这说明,四川这座人口大省的人口增量并不是来自自然增长,而是来自人口流动,2022年四川省净流入人口24.2万人。过去,四川人口大量流入广东等省份,甚至早在20世纪80年代成都就建设了通往广州的直达列车,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吸引着人口流动,影响着城市发展。而时间转到2022年,人口来川回流趋势十分明显,这其实也佐证了四川经济的崛起过程。

当前,成都市常住人口稳定突破2,000万人,人口总量仅次于京、沪、渝,位居中国城市人口第四位。2022年,成都GDP总量约为20817.5亿元,同比增长2.8%,稳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七位。劳动力人口,可以说是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相较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沿海等城市的比较优势。相较于产业而言,人口在全国区域城市范围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四川城市对外营销路径

一座城市的营销路径,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地域特征、区域禀赋、人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业人口配套,再基于国家的宏观大局来进行思考。自2012年以来,西部城市GDP年均增速达8.9%,已经开始高出了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再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持续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反而使得曾经的西部城市拥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成都、西安、重庆、丽江、大理、拉萨等城市被打上“网红城市”的标签,通过社交网络的大众化传播与裂变传播,成为无数人种草、向往的网红打卡地。这其实是一场移动互联网化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差距逐渐缩小的过程,先富带动后富的逻辑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改变了,物理空间意义上的东强西弱在移动互联网上不复存在。从上至下看,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这座初代网红城市依旧在加大宣传公园城市、熊猫之都、火锅串串美食、时尚潮流文化,陕、甘、宁、川、滇、黔等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在挖掘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城市名片。所有大局之下的小策,都是城市营销的通路。所有“不毛之地”都有可能一夜之间成为网红打卡地,这就是所谓的城市营销通路。

作者:梁湘,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媒体创业导师 红旗融媒体研究院执行秘书长 四川轻化工大学讲师 ,国内知名新(融)媒体前沿研究学者,担任国内多家知名企业新媒体方面顾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