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新经济形态——新媒体赋能产业

作者:梁湘   来源:财富时代杂志 2019 06月刊 2019-07-19 14:12:00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以数据为支撑能够连接一切,实现人与信息之间的智能融合,而技术化手段的突破也使得借助于新媒体实现一定价值的产业生态大融合正在悄无声息地开展中。

目前,一提起附着新媒体实现价值,我们能想到的还只是社交电商,即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网红、社群等渠道售卖产品或推广品牌;而伴随着政府机构、企业品牌、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纷纷涌入新媒体,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信号:未来附着于新媒体的产业融合,绝不止电商带货这么简单。
当流量成为新媒体内容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无论最终诉求是内容影响力抑或是经济价值,内容价值沉淀的终端,始终是流量变现。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近期,国内主流社交媒体的策略大多都在鼓励实现平台各领域的流量生态、变现生态,因为对平台来说,这是刺激平台内部优质内容创作的有效方式,也是平台留住用户、自身优化升级的实现手段;因为对其他产业来说,拥抱流量有利于借助新媒体庞大的用户基础借势传播,实现自身诉求。新媒体与其他产业各取所需,这是一种必然的双赢选择。
 
从传播方式来看,当前流量变现手段逐渐呈现多样化:
1. 短视频与直播
短视频作为国内互联网增长最快的产品形态,以抖音和快手为首,用户活跃度极高,5G爆发在即又使短视频的门槛再一次降低,在生活化场景中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短视频内容,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日常习惯,短视频势不可挡,成为各大企业品牌、政府、组织、机构构建宣传内容的重要表现手段。
直播领域亦是如此。历经熊猫tv等直播平台倒闭的行业大洗牌,斗鱼和虎牙接受腾讯投资,领跑直播行业及资本市场,不少网红借助直播平台与自身影响力带货,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而淘宝直播等电商直播模式,也凭借着碎片化、实时化、社交化的特征,通过给予用户参与感与沉浸感,降低消费者试错成本,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与购买需求,为产品、品牌带来了可观的关注度与人气。

2. 社群及小程序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存在着微商。除了极小部分拥有长期购买需求的消费者,频繁的信息刷屏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情况,这让微信群更加普及,凭借着“C2C、目标受众针对化、实时共享、一站式、支付便捷”等优势,很多做微商或社群的都会利用微信群来发布固定内容,维持互动关系,实现既定价值。
信息过载,内容冗杂,良莠不齐是互联网用户都会遇到的问题。而社群则很好地缩小了信息的接受范围,降低了用户信息选择困难。再加之微信小程序的不断进化,凭借丰富的流量入口、良好的用户体验及丰富的使用场景,更多服务功能将通过小程序来得到精准实现,微信变现生态已初步成型。

3. 跨领域KOL及网红
传统电商大多通过seo搜索优化来获取流量,但大家都在通过B2B平台进行竞价排名,投的钱多,效果却平平。
而社交电商擅于利用跨领域KOL及网红来充分挖掘目标用户价值,将受众对个体的信任转化为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的认可,有效进行推广。这种方式转化率更好,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往小了说,孵化自身流量点,聚集相关领域粉丝,为自己或他人卖货、广告流量变现;往大了说,通过KOL及网红展开跨界合作,宣传内容价值。产品、品牌——平台——跨领域KOL及网红——目标受众之间形成了高效的互动关系,直接将影响力转化为购买力,这是目前很常见,却也很受用的变现手段。
 
但未来,相关产业借助新媒体进行单纯的产品销售或许只是一种较为低端的生态,新媒体赋能产业或许将成为必然趋势。
 
我们的生活被信息围绕,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来自于新媒体平台。当新媒体赋能实体经济,以数据链接新媒体与其他产业,从单纯的业务沟通转化为主动的融合互生,双方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同时使普通大众也能从中受益。

农业来说,一方面,互联网向四线、五线城市的下沉使得许多农村用户也掌握拥抱互联网的方法,学会利用新媒体手段挖掘、展示拥有的农、林、牧、渔资源,带火自身产品,带活一定范围的当地农业经济;另一方面,国家战略及平台政策鼓励挖掘新媒体及电商平台对于农业的带动作用,在淘宝“2018脱贫攻坚公益直播盛典”上,短短4小时内就有来自50个贫困县的102个农产品在线直播,总收入超过千万元,其他脱贫相关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不断传播,获取流量的同时助力脱贫。

工业及流通产业来说,一方面,数据的收集、处理、传输都离不开物联、制造、交通运输等产业,这些产业是万物智联、产业赋能、融合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除去纯粹的产品销售,这些产业大都具备孵化、打造、宣传品牌的诉求,如何让更多的目标消费者熟悉自己的品牌,从而形成IP影响力,提高用户关注和粘性,这是未来新媒体赋能产业需要深入琢磨的地方。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来说,2019年 6月初,中国广电正式获发 5G 商用牌照,这将为新媒体智能融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技术服务等服务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以金融业为例,新媒体大V、大数据平台等渠道信息资讯的提供,金融社交圈层的形成,将为C端用户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服务;以旅游业为例,今年4月,5G首次应用于北京玉渊潭公园樱花节,高速度、低延时的5G网络直接解决了以往景区旺季人多网卡的难关。于消费者而言,如何利用新媒体满足需求;于产业而言,如何定位目标人群形成更高转化率。数据是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如何更完美地搭桥引线,将成为这些附着于新媒体产业的竞争关键之处。

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产业来说(包括机关组织、社会团队、警察、军队等),政务新媒体几乎已经成为标配。例如今年清明节前公安部宣传局与人民视频、全国公安新媒体矩阵联合开展的“致敬公安英烈”在线直播,以及“思念你,我的战友”短视频征集活动,吸引用户参与互动,形成了矩阵传播。正如人民视听董事长唐维红所言,“5G时代,政务传播的速度、态度、尺度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考验”,未来将有更多政务新媒体融合作品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之中。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产业来说,新媒体是当前内容传播的最佳媒介,以教育为例,如何正确引导聚焦于娱乐、游戏的青少年群体,让其不受繁杂的互联网信息误导;以文化为例,如何挖掘、传播历史人文、戏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著经典等传统文化资源,用更大众化的解读方式构建内容,实现全网覆盖、裂变传播;以体育为例,如何让赛事覆盖包括青少年群体、体育边缘群体在内的各色人群,形成跨领域的移动互联网热门内容......对于这些相关产业来说,这是刚需;而对于新媒体平台来说,这都是生存、赋能、融合所要思考的发展方向。

 
标签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