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全球资讯 > 列表

跨国企业模式成为引入外资和自身发展的关键

作者:玉名   来源:《财富时代》2023年7月刊 2023-08-07 20:56:05

  2023年5-6月,美国跨国公司的创始人密集访华,比尔·盖茨、马斯克获得了非常高规格的接待,甚至是最高领导人的接待,这显然是在释放相关的信号。尤其是在2018年开始的一些贸易摩擦之后,我国始终对国际资本市场传达出的友善信号,如今终于得到了认可,而且大量跨国公司都在效仿,苹果、高通、思科、辉瑞、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桥水投资等CEO或董事长,都明确了访华的计划,还有更多企业计划或已经在执行到中国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而我们引进来的模式,也为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方案,值得借鉴。

跨国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来中国19次;苹果董事长库克,来中国16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来中国11次;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来中国10次;世界股神巴菲特,来中国4次;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来中国5次。越来越多的企业频繁来华,是不是也在说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在增加呢?或许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这至少说明一点,中国的巨大市场是跨国企业无法拒绝的。

  我们以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为例。上海为引进特斯拉做出了努力:第一,提供免费的土地;第二,提供160亿元贷款,利息3.9%;第三,保证2019年完成厂房建设并投产;第四,提供5.9亿元补贴。而上海得到了什么呢?第一,2023年开始,每年纳税22.3亿元,否则,收回土地和厂房,特斯拉没拖到2023年,在2021年开始每年就纳税30多亿元;第二,从投产开始,在未来5年要再投入140.8亿元的建设资金;第三,从2020年开始,特斯拉国产率超过95%。(单从国产化率上看,特斯拉的国产率远超其他国内企业)

  所以,5月马斯克一行访问中国,受到很高的待遇,其实也是希望更多的互惠互利吧。中国的市场,从来都是被跨国企业所在乎的,而且他们还在扩大建厂规模。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有50个万亿元人民币市值以上企业,跨国大企业众多,苹果更是接近了3万亿美元。而中国现在有6个万亿元人民币市值以上的企业,分别是腾讯、贵州茅台、工商银行、阿里巴巴、建设银行、中国移动。这里面真正全球化的只有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意味着,未来我们需要有更多跨国企业的发展计划,也需要考虑走出去的计划。

失落的经济中,跨国企业是很好的破解方案

  我们研究日本经济在失落三十年的周期中,最赚钱的企业有几个类型:首先,跨国公司,海外利润是最为明显的,能有效摆脱本国经济走弱后的影响。从全球来看,跨国巨头逆势成为牛股的概率很大。其次,行业零售业,消费降级之后,零售业以质取胜;还有医疗保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焦虑因素而提升;同时行业龙头的集中度提升了,剩者为王。

  具体来看,日本经济发展分几个阶段:1955-1973年,高速增长,GDP复合增速9.3%;1973-1990年,中速增长,GDP复合增速4.1%;1990年后,人口负增长,GDP低速增长,复合增速1%。从日本人均GDP也可以看到,1990年后,人均GDP增长就非常低了,1990年大概30000美元,而三十年后也只有35000美元,复合增速只有0.5%,基本上经济已经停滞了。从人口角度,日本出生人口大约从1975年(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开始迅速下滑,直到2005年有所恢复。2010年开始,日本整体人口开始负增长。所以,1990年后的日本出生率大幅下滑,经济大幅放缓。那么,这样的周期哪些企业依然能扩张和逆势增长呢?主要有几类:

  第一,我们看到经济增速下滑后,啤酒消费量大幅萎缩(而茶饮、矿泉水显著增长),但高端啤酒占比不断上升,说白了高端消费不受经济影响。同时,鲜奶消费下滑,酸奶、奶酪显著增长,能量饮料、豆乳更是超高速增长。

  第二,消费降级现象严重,这期间诞生了优衣库。便利店、超市大幅增长,咖啡饭、汉堡、三明治成为最大品类,这也是值得思考的,哪怕经济再差,人总要生活。零售消费,连锁店、药店等都是提升,也包括健身,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不会变的。

  第三,在前面两个基础上,跨国企业的崛起也是有其必然性的。企业在国内发展之后,其优势在国际上也更加明显。看过去30年的日经指数,一直没有创1989年来的新高,直到2021年才开始持续突破高点,但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有涨了100倍或者200倍的公司,如优衣库涨了300倍,这些企业层出不穷;此外一些老的企业,如索尼在2022年财年还是创了业绩历史新高;村田制作所,大家手机里40%、50%的被动零部件都来自村田,因此说,是国际化帮助企业度过了困难周期。

  我们可以思考这一连串的日本企业,如Keyence,自动化传感器2001-2022年涨幅接近20倍。其他还有,优衣库,服饰;大金,空调;伊藤忠商事,大宗贸易进口;HOYA,医疗;禧玛诺,自行车零部件;DISCO,精密加工;龟甲万,酱油;LaserTec,半导体设备;Shimadzu,精密加工;Capcom,游戏;DAIFUKU,自动化;MISUMI,自动化零部件;BayCurrent Consulting,战略咨询、IT咨询;KOEI Tecmo,游戏;HOSHIZAKI,餐饮厨房设备(制冰机、冰箱、洗碗机etc);ASICS,运动服饰;Zensho,餐饮连锁;日本机场;COSMOS,连锁药店/便利店。最后还有GOLDWIN,运动服饰,2001-2022年涨幅超过100倍。其余公司的市值就比较小了,容易有一些偶然因素,而实际上,大市值品种崛起,还是有时代和行业背景的。

经济困境如何突破?需要新思路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困难的阶段。而每个国家支撑经济的因素不同。如美国经济靠的是科技。IBM、Google、Meta、苹果、微软、英特尔、特斯拉、星链、英伟达、波音、惠普……跨国企业的影响力还是很大,商品面向全世界,印再多钱能对上实际生产价值。

  我们的经济分散且向内,首靠土地财政,其次是人口红利,再者是各种组装加工工厂。过去世界政治经济环境良好,土地财政、人口红利、工厂订单,多项叠加使得我们的经济也见繁荣。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恶化,外部没有订单,人口红利发挥不出来,加之土地财政无以为继,多项叠加所以经济表现为下行。出路就在科技发展,同美国一样把商品卖向世界,就业、人口等问题随之而解决。

  之前的文章中也探讨过,看上去我们是贸易顺差,但如果扣除在华跨国企业的利润,我们是逆差的,只不过不体现在数据上,而是实质性的,跨国企业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拥有跨国企业的强大与多少也是破解经济问题的关键。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在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时候,会以FDI的形式贡献一次性的需求和GDP,等企业经营产生利润后,利润回流发达国家,就会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产生一个持续的需求缺口。此时,我们利用贸易顺差或借债因素来弥补。

  由此,我们能理解,为什么这些跨国企业巨头都要来华了,实际上跨国利润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特斯拉、苹果等,以前是不降价的,但这几年发现降价后销售极好,所以也开始纷纷抢占这个利润。而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贸易顺差,那将会看到外汇储备的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的就是总需求由于缺口而持续萎缩。如果这个漏损的需求无法得到贸易层面的弥补,转而寻求金融层面的弥补,注定有算总账的一天,金融层面多数体现为金融危机、汇率贬值等,经济层面则经常被归结为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我们看到有大量跨国公司的国家可以躺赢(典型的如欧美)。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则转向了内卷,比如说我国就是典型,行业内的各种竞争更激烈了,包括汽车业内部的举报事件,也是类似的一种延伸。而两项都没有的国家,只能躺平,很多发展中国家最终都转向了这个因素,也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综合来看,跨国企业成为一个破题的方式,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只要能够完成,就必然是互惠互利的。一个国家再强大,再完美,也有对应的机会成本考虑,其不可能所有行业都是最优的,就需要有交换,这样就产生了贸易。比如说有的国家生产的家电,又好又便宜,而有的国家生产的汽车物美价廉,都有各自的侧重,在保证不是国家命脉和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因素时,贸易就此产生了,各取所需。而跨国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相关成本,并且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转让(后期还有更多研发、迭代,所以企业本身并不吃亏)来获得市场,是相对可行的。

  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经济发展,一旦做到融合之后,进行制裁或脱钩的因素就降低了,而且会刺激更多的交流,有利于贸易的深层次发展,更多的贸易产生。这样,其实也能够有效解决外部环境因素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利好外资发展,如果走出去,形成我们自己的跨国企业模式,将是破题的关键。

作者:玉名,投资达人,微博知名财经博主,财经撰稿人,著有《日历买股法》《解套第一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