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 > 列表

历史上灾害对经济影响数据研究

作者:王玮   来源:财富时代杂志 2020 02月刊 2020-03-11 16:33:00
疫情突发,新冠肺炎席卷华夏大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所有人都在“战疫情”,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战“疫”的胜利。新冠肺炎疫情会对经济有何影响呢?其实,从灾害因素影响来看,包括国内和国外数据显示,对经济的影响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往往短期会有一定影响,中长期会因为宽松货币政策刺激而增长;包括旅游、酒店等消费行业,看上去是在局部有明显的损失,但人们消费热情不是消失了,只是延后了,随着疫情结束后,反而会有报复性复苏,所以这里面很多因素值得思考。
 

非典时股市影响与思考

疫情之后,投资者最先注意到的是股市走势,2020年2月3日我们看到A股是一个大幅低开,最终有3187只个股跌停,但很快次日就是连续修复,第一周结束时,创业板更是逆势大涨5%,创了3年新高,各类板块都有所活跃。实际上,在17年前的非典疫情时,也有类似的情况。从股市角度,我们先找到几个关键节点:2002年11月16日,广东省顺德市发生非典疫情。2003年3月北京发现首例非典病例;4月16日世卫组织宣布,非典病毒已确认,并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4月20日,北京非典确诊病例由前一日的37例暴增至339例,开始一日一报;2003年5月15日,小汤山定点医院首批7名患者康复出院。5月22日,北京首批高三学生复课,6月1日,北京高校首批应届毕业生返校。2003年6月2日,北京疫情统计首次出现三个零,即直接确诊病例为0、疑似转确诊病例为0、死亡人数为0。2003年6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解除对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天津市的旅游警告。6月24日,世卫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

对应股市走势方面,初期是没有太多影响,直到疫情群体爆发之后,才引发了恐慌,2003年3月初一波跳水,5连阴,有两根长阴;随后保持平稳,3月27日更是出现了2.96%的长阳反弹,一波反弹直到4月15日,一波反弹从1447点涨到了1630点,涨幅12.65%;4月16日世卫组织宣布SARS病毒命名,开始一波跳水,4月17日—4月25日8日内上证综指从1613.60点下跌到1487.15,跌幅7.84%,仅有医药生物板块上涨,其余板块都是下跌的。不过4月28日,市场迎来了大反弹,涨幅3.4%,但随后是有反复的,有4月29日中阴,还有5月13日3%幅度的中长阴,随后又在5月14日和5月15日连续两根2%以上的中阳,迎来一波反弹。值得研究的是,2003年6月2日和6月13日与6月24日三次疫情警告解除,反而引发了市场调整,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疫情和市场影响已经不大了,而是市场本身趋势了,包括市场7月底开始跳水,11月开启一波跨年度的A股大反弹,都是和所谓的疫情没关系了。


 
 

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影响总结: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会到了影响;疫情接近尾声时,第二产业迅速恢复,第三产业的恢复时间相对更长。需求端看,疫情对零售消费造成较大冲击,社零、进口都受到影响,但疫情过后的修复也很快;对投资的影响不大,对出口的影响也不显著。分板块来看,2003年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方面,大多数行业板块在疫情发展期(2002年12月-2003年2月)和疫情高峰期(2003年3月-2003年5月)有较大差别。其中,酒店、餐饮、旅游、商贸零售等受负面影响较为明显;而乘用车、物流、医药等行业则多得是受到需求转移和扩张的积极影响。医药生物短期利好,但非持续利好。2003年 SARS 席卷全国,投资者较为容易将医药生物联想为最为受益的行业。回顾当年疫情从上升、爆发到回落的几个阶段,医药生物的行情只出现在疫情爆发期,并且仅仅在4月份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包括2020年这一次我们看到港股方面,中国医疗集团一度3天大涨33.5倍,但随后又大幅回落。重大疫情对航空行业的冲击较大,影响时长约为2—3个季度。流行性传染病窗口期出行意愿骤降带来航空旅客量的断崖式下跌,对民航的影响时间短于旅游相关数据,出行意愿的恢复传递至上市公司收入业绩端约为2—3个季度。对于机场来说,旅客吞吐量增速下滑明显,但业绩稳定性明显高于航空。航空需求增速下滑虽然导致航空公司客座率下降,但并不影响机场对航空公司的收费定价,由此带来机场在重大疫情期间更好的业绩稳定性。
 

2020年疫情发生与其他灾害事件影响的异同:


突发性的宏观负面事件,全球经验来看影响都会很快结束。目前上下一心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控制效果如期达到,那负面影响的时间跨度可能有限。比如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后,9月17日,美国股市重新开始交易,纳斯达克指数跌了一周,并且在9月21日跌破1400点,部分龙头科技股见底。2011年3月11日,日本特大地震,并且引发海啸和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及其他重大危机,即便如此,日本股市第一周恐慌大跌后,也是重新企稳,构筑中长期底部,随后走势,市场应该有目共睹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过太多的考验,每一次都有人说“我们不行了,要崩溃了”,但每一次我们都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团结。这个时候,我们的同胞在一线奋战,在日日夜夜努力,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国家,充满信心。

从2003年来看,疫情对投资增速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政策收紧后投资增速逐渐放缓:200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2.8%,较2003年一季度的31.6%还有小幅提高。2003年疫情对出口全国范围内的商品出口并未受到疫情的显著影响,全年累计增速始终在32%—35%之间窄幅波动,包括我们看到广东是重灾区,2003年4月的广交会成交金额同比下滑74%,10月的广交会则回升至同比增长11%,次年4月进一步增长455%。不过与之对应的是进口增速全年呈趋势性回落走势。从2003年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变得更加强大了,市场的容错率更高了,经济实力更充实了。2020年疫情也始发于上一年12月,但引起广泛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叠加春节较早,如果疫情在2季度被基本控制,1季度的消费和生产计划的后置可能造成2季度数据出现较大反弹。另外,从预测的角度看,此次疫情可能成为更积极财政政策、央行降息的一个催化剂。从2003年政府政策来看,财政上,政府定向补贴了受影响较大的旅游、交通和餐饮等行业,并未大规模开展积极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的确获得了短暂的宽松,但很快就转头收紧了,因为彼时的中国经济风险是过热,而不是当前2020年的趋势性下行,当前全社会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相对脆弱,需要一波刺激来增强信心。所以,2020年的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较2003年更大。因此,越是中长期,市场受疫情影响越小,初期恐慌导致挖坑效应,随后修复,疫情稳定后刺激政策的出现,将会产生大幅报复性反弹。
 

疫情后的影响分析:


之所以疫情会让投资者非常关注,一个关键逻辑是股民觉得疫情会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从而对股市悲观。真的如此吗?数据能给我们非常明确的答案。中国经济2003年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其中2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而如果放大到5年周期来看,2001—2005年,中国实际GDP分别增长8.3%、9.1%、10%、10.1%和11.4%,还是一个增速的状态。笔者认为这里面一个关键因素是看疫情密集地对于全国GDP的影响,比如说2003年香港GDP影响较大,一度下跌4.5%,因为香港GDP体量小,那么很小一个影响就会导致其百分比较大影响。2003年疫情虽然严重,但实际上相比于全国经济体量来说,影响就小很多。

2020年的这一次疫情重发地是武汉,扩大到整个湖北省计算的话,2019年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而2019年,全国GDP总量为990865亿元,湖北占比为4.6%(与之类似的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四川当时GDP占全国GDP为4.2%)。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地区的经济影响,如影视、旅游、餐饮、娱乐等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但反而会拉动互联网经济、电商和网购等,所以总体GDP影响并不大。信心就像空气,拥有的时候并不觉得如何重要,没有的时候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实际上,重大灾害过后,恢复信心是第一位的,政策刺激成为关键。无论什么灾害影响,都会带来货币宽松的预期。一般来说,应对灾害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多,所以在税基下降、财政失衡的情况下,缺口就需要从社会进行融资,宽松货币政策也会出现。

看到2003年时,社会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速降低2.7%至9.1%;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骤减 1%至-0.9%;全国星级饭店出租率同比降4.01%至56.14%,越是高星级酒店下跌幅度越大。但随着疫情控制住之后,恢复也很快,2003年社服类上市公司38%的企业在Q1和86%的企业在Q2的营收和净利润呈负增长,特别是Q2大部分企业的收入和业绩增速转负,至Q3有63%的企业的营收仍处于下滑阶段。但是有86%的企业在Q3-Q4的营收降幅收窄甚至由负转正,或同比增速大幅加快。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么就是疫情到来,让人们的消费欲望会有一个压制,但并不是消灭了,一旦疫情解除,反而会有报复性的增长。“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人们更加愿意消费,更加享受当下,所以旅游和娱乐等消费总量并不会受到影响,只是延后了。此外,17年了,网购效应也有了重大改变。其实,包括马云自己也多次承认,2003年的非典让网购平台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2003年到2019年,我国网购为首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还不到100亿;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足见网购力量的迅猛发展。那么,快递物流、互联网游戏等行业,会否因此受益,这个需要从盘面来考证,至少从基本面,它们是在这样周期地明显发展的。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人们的消费热情不是被消灭而延后。所以,初期的确是消费行业受损,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但越是如此,当疫情结束之后,人们的消费热情就会有一个井喷式的释放,尤其是这个时候政策往往也会带来转向和刺激,因此消费恢复往往非常迅猛(所以当疫情结束的那一个季度将迎来拐点)。

标签 历史上